

报告讲座
-
《搜寻和探测大质量Be型恒星的伴星》
作为现代天体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分支,大质量恒星对宇宙的再电离和元素增丰的研究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据研究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大质量恒星都处于双星系统中,其中的Be星可能由于密近双星间的相互作用,在大质量恒星中扮演着较为特殊且重要的恒星角色。经观测,仅有几例Be星和具有氦核燃烧伴星的双星系统。本报告将首先总结通过使用国际远紫外探测器和哈勃空间望远镜,搜寻并探测到的多例此类双星系统。接下来将介绍结合地面光谱观测对此类系统的后续研究,从而确定了它们的轨道和物理特征。本次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并研究此类特殊双星系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观测依据。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2-21 15:30:10 -
创源大讲堂:《射电望远镜及极弱信号检测》
12月14日下午,李建斌研究员作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为本次创源大讲堂带来主题为“射电望远镜及极弱信号检测”的精彩报告。本次活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刘煜研究员主持。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贾焕玉出席,天体物理中心刘四明教授、周勋秀教授、祝凤荣副教授教授、刘纪认研究员等三十余位师生参加。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2-18 16:41:23 -
格物致理57期:光电探测器---观望宇宙的”眼睛“
光电探测技术在辐探测器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光电探测器通过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用于探测宇宙射线、中微子等高能粒子,成为世界上许多大型探测器阵列的主要技术。结合LHAASO项目的建设和科学研究,本报告将介绍光电探测器的发展、应用、性能研究以及在大型项目中的工程化应用。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2-15 17:14:02 -
格物致理56期:第一代恒星和宇宙再电离
宇宙再电离时代(EoR)是大爆炸宇宙学模型预言宇宙必然经历的一个时期,宇宙再电离过程涉及宇宙早期恒星和星系的形成与演化、中性星系际介质电离和加热等多种天体物理过程。本报告将介绍本人在该领域已完成的相关工作,包括EoR时期的GRB和DLA中的第一代恒星信号、高红移类星体的近邻21厘米信号、宇宙早期的星系形成模型、双星系统对宇宙再电离的贡献、EoR的X射线源模型对21厘米统计性质的影响、以及21厘米信号与其他辐射背景的互相关。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2-15 09:40:01 -
The Chang-Yun Fan cosmic ray series 第7期:Probing Galactic and Extragalactic Cosmic Ray Factories with high energy gamma -rays
Extraterrestrial gamma rays tell us about the most energetic and violent phenomena in the Universe. The respective research area - Gamma Ray Astronomy - addresses a broad range of nonthermal high-processes of particle acceleration, propagation, and radiation on all astronomical scales, from compact neutron stars and black holes to large-scale cosmological structures. Gamma-ray studies cover a wide range of areas linked to the physics and astrophysics of SNRs, Star Formation,Magnetospheres of Pulsars and Black Holes, physics of relativistic outflows - Pulsar Winds, AGN jets, GRBs, etc.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2-13 09:18:26 -
射电望远镜及极弱信号检测
射电望远镜极大地扩展了对电磁波的观测范围,射电天文学是第一个不在可见光波段的分支,因此也是探索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天文学上的很多天体物理学,都涉及对更多电磁波段的观测。介绍极弱信号测量装置的研制,其可作为大型通讯设备选址、无线电干扰查找、微波巡视、卫星信号监测、无线电定位、空间天气、大气水汽监测等方面的科研设备。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2-12 10:44:05